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9号建议的答复
李旭红代表:
您好!您所提出的关于“为教师减负、回归教育教学主业”的建议(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负担问题确实较为突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根据今年3月我局联合市委政研室所组织的专题调研结果也基本显示出这一点。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关注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有关工作的通知》;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2023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提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直指教师承担的非教学任务之重。我省2021年也出台了《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并将教师减负问题纳入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中,进一步明确为教师减负的工作要求。
作为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也是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驻在单位,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定点监测,掌握实际情况。2021年春,研究制定了《三门峡市教育局为基层减负清单》,坚持内外并重、注重统筹推进。同期,我们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月度信息监测反馈机制的通知》(三教文〔2021〕45号),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40所中小学教师负担样本监测点,要求正常教学月开展定点监测,以及时收集汇总相关情况,全面统计甄选分析。截止到2024年3月,对于全面了解掌握基层意见、适时反馈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督促解决奠定了基础。一些为中小学教师所诟病的、群众反映突出的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文明城市创建上街执勤等问题,都已得到了基本解决。
二是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建议。今年3月,根据市委主要领导要求,我局联合市委政研室,深入21所学校(其中市直18所,渑池县3所),地区覆盖城镇、乡镇,学段涵盖普通高中、普通初中、普通小学和幼儿园等,尤其是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听取了校长、业务副校长、办公室主任、政教主任、班主任代表等300余人次的意见建议,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关于减轻学校额外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的调研报告》。市委书记范付中同志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批示要求相关部门拿出措施,切实减轻教师额外工作负担,让教师回归课堂、让教育回归本质。
三是细化工作措施,健全长效机制。为认真贯彻落实范付中书记的批示要求,真正拿出一份聚焦问题、切实管用的措施,我局先后通过多轮讨论并多次征集基层意见,最后研究制定了《三门峡市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中小学师生减负若干措施》(简称“教育减负六条”),并经4月26日第11次党组(扩大)会研究审议。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严格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二是持续精简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活动,三是坚决治理过度留痕打卡等现象,四是严控全市性中小学师生竞赛比赛活动,五是科学安排宣传教育活动,六是坚决杜绝部门强制摊派无关事务。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理顺监测、举报、核查等机制,如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工作邮箱,及时受理相关问题线索。对于反映强烈、表现突出的地区或者单位,将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进行严肃查处。通过打造全流程监管闭环,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让教师潜心、静心、舒心从教。
四是聚焦突出负担,制定审批流程。在中小学教师负担来源方面,我们突出感受到最有普遍性、基层反映最强烈的是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结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关于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在与市委政研室、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研究会商的前提下,我们拟定设立三门峡市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制度。主要内容是,首先明确今后市级层面拟进入校园社会事务,务于每年2月20日前,联系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办事机构,在严格审批程序的前提下,经领导小组领导确认同意实施后。教育部门将于同年3月初面向社会公布当年市级层面拟进入校园社会事务白名单,临时事务一般不再受理。我们力求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中小学减压,为教书育人者担当,力争通过减轻教师额外负担,让教师专心主责主业,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李旭红代表,当前形势下,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当前各国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在此,我们也希望您能够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作为中小学教师,主要是立足岗位实际教书育人,也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则努力厘清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边界,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实现基本的平衡,这也是当前需要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突出课题。日常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切实规范各级非教学事务性工作,以避免对中小学教师正常教学生活造成干扰;还需要从思想以至精神层面,引导教师静下心来从教、潜下心来育人。
当然,针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重教”但不一定“尊师”的倾向,仅靠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净化”远远不够,迫切需要社会各职能部门达成共识,同向发力,只有以尊重教师的独特性与专业性为基础,赋予教师应有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待遇,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住中小学学校及教师目前面临的窘境,才能真正使教师减负松绑、舒心解压,这也将是我们今后所努力的方向。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