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三门峡教育信息》 > 2020年 > 文章详情

第39期:他山之石树德 增智 强体 育美河南省实验小学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20-06-12 15:14 来源:教育局

 

近年来,河南省实验小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潜心育人。特别是在劳动教育中,精准把握“劳”的要义,科学研判“劳”的方法,合理评价“劳”的效度,精心凝聚“劳”的合力,努力挖掘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探索构建出一套完备的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科学设计劳动实践项目。一是精准掌握劳动教育现状。编制《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查问卷》,深入学生、家长中进行调研,精准掌握低中高年级段劳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开展劳动教育奠定基础。二是科学制订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劳动教育现状,学校科学制定了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各目标之间既紧密联系,又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三是精心设计各学段劳动实践项目。学校把劳动教育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劳动任务单”,细化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劳动任务,将劳动项目活动化、系列化。任务单的设计简单明了,学生看得懂,可操作性强,完成后进行星级评价,调动了学生主动劳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成为学生自主开展劳动教育的指引。众多媒体对此进行宣传和转载,多个地方和众多学校转载学习该校的家庭劳动任务单制度。

——精心研发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建立了以少先队为主体,学校劳动教育为主导,家庭劳动教育为基础,社区、基地多方协助、相互支撑,四位一体交相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劳动认知、加深劳动情感、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和传承劳动精神。一是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中,举办劳动教育队会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设计公益性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把生活当教材,着力培养学生的公益精神;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开展劳动主题专项活动,提升学生劳动能力;打造校内劳动场所,增加学生的劳动体验;丰富校内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二是引进家长专家优质资源,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居家劳动的评价中去,调动家长积极性;引导家长在生活中为学生创造符合家庭情况的个性化劳动机会,画出家校劳动教育最大同心圆。三是开展红领巾与社区手拉手等活动,切实发挥社区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四是建立健全太行山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校外基地的劳动教育课程,进一步拓宽劳动教育活动区域。

——大力完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一方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给足人员经费保障,配备具有专业背景的劳动教育教师,统筹安排劳动课程。每位教师精心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到中队活动中,纳入到教学中。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和省农科院、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等单位建立密切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不同方式对劳动教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强化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劳动基地建设。2010年,学校在红旗渠大峡谷建成了河南省中小学太行大峡谷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基地硬件设备齐全,教育功能完备,每批学生到基地开展为期5天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内务整理、手工扎染、版画制作、农耕体验等十多门特色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今年5月,学校因地制宜地利用操场一角建设了“经纬农场”,作为学生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多知稼穑农桑之事,是中华农耕文化、生命教育、生物科学、气象科学的科普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此外,学校还依托社区、医院、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种场地开展劳动教育,切实提升孩子的劳动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学校将劳动评价贯穿劳动教育始终,将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参考,切实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一是评价主体多元。构建以学生自评为主,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辅导员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组成的开放的多元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客观、更有效,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二是评价内容丰富。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等五个维度,分年级建构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全面反应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和能力。三是评价方式多样。针对不同的劳动实践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通过表格式评价、语言激励式评价、展览式评价、分享交流式评价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推动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