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文章详情
关于对市第人大八届四次会议第105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张瑞萍、向美琼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推动学校操场寒暑假面向公众开放的建议》(第105号)收悉。感谢您对教育资源共享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关注与思考!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学校操场开放的现状与难点
(一)安全管理压力显著
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底线。中小学寒暑假期间安保力量主要用于校舍巡查,若开放操场需额外承担校外人员身份核验、运动风险管控及应急处置等任务。参考近年多地校园安全事件及教育部封闭式管理要求,现有安保配置难以有效应对开放后的交叉管理风险(如未成年人与社会人员混流),责任界定与风险防控需系统评估。
(二)硬件与经费保障不足
我市多数中小学操场设施按基础教育标准建设(如青少年专用篮球架、适配儿童的塑胶跑道),与成年人运动需求存在差异。部分学校设施老化问题突出,日常维护目前尚无经费保障。若寒暑假开放导致使用频率增加,设施损耗将加剧,财政短期难以保障。
(三)制度衔接尚未完善
现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校园场地“非教学用途需严格审批”,开放操场涉及教育、体育、公安、财政等多部门协同,需在责任划分(如运动伤害赔偿)、经费分担(如保险购买)、开放流程(如预约制度)等方面形成系统性政策支撑。目前,我省尚未出台统一的学校场地开放实施细则,实际操作中缺乏明确法规依据。
二、教育部门的工作方向与措施
(一)聚焦校内资源挖潜,深化协同共享
1.强化校内体育服务延伸
严格落实“阳光体育活动”政策,同时探索“寒暑假亲子开放日”模式,邀请家长参与亲子体育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低强度项目),在可控范围内共享基础设施,截止目前,全市多数中小学已建立家校互动的亲子运动模式。
2.推动社会资源统筹补充
配合体育部门梳理全市学校操场分布、设施类型及可开放时段,形成清单报送相关部门;同时协调企业、社区开放校园周边闲置场地。
(二)配合开展试点探索与政策研究
1.分阶段试点开放模式
拟在主城区选取2-3所硬件条件较好的学校,试点“周末限时预约开放”(优先面向教师家属、退休人员等群体),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管理”机制,积累身份核验、秩序维护等经验。
2.研究责任分担与设施升级路径
参考杭州、苏州等地经验,探索“政府购买保险+学校安全承诺+使用者风险自担”的责任模式;调研社会资本参与设施改造案例(如“企业冠名赞助+场地共享”),寻求教育需求与社会服务的双赢路径。
三、需要说明的几点建议
(一)开放主体责任需明确
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安全监管、经费保障、考核评价等工作,形成教育、体育、公安等多部门协同机制,避免单一部门“单兵作战”。
(二)开放时序需稳步推进
鉴于中小学以教育教学为核心职能,建议优先推动高校、职业学校操场寒暑假开放,待制度成熟、经验完善后,再逐步向中小学延伸。
(三)公众宣传需同步加强
通过社区公告、媒体解读等渠道,向市民普及开放条件、预约流程及使用规范,引导理性看待开放难点,避免“一放了之”的片面期待。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以保障校园安全为前提,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体育资源共享路径,努力在教育职能与社会需求间寻求最大公约数。恳请您继续监督指导我们的工作!
2025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