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 文章详情
索 引 号 M0020-0003-2025-0047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三门峡市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5-06-16
标  题 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163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三教〔2025〕47号
发布时间 2025-07-01 17:37

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16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5-07-01 17:37 来源:三门峡市教育局

尊敬的曲芳、梅长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配足配齐专职校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校园卫生健康工作的深度关注!近年来,我们以疫情防控和师生健康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专职校医配备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解决方案。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当前中小学专职校医配备的现状与难点

(一)编制与职业发展瓶颈

1.编制资源刚性约束

中小学编制由人社部门统筹管理,目前校医岗位需在现有教师编制内调剂,而教学岗位编制长期优先保障,导致校医专项编制难以独立核定。多数学校未达到《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配备标准,偏远地区学校缺口尤为突出。

2.职称晋升通道不畅

校医职称评定套用医院医师标准,但其工作场景以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为主,缺乏临床病例积累,导致在科研论文、诊疗工作量等考核指标上存在劣势,职业发展空间受限。相关人员就职意愿不强。

(二)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

校医岗位薪资待遇普遍低于同级医院医生,且职业发展路径单一,导致医学专业毕业生更倾向选择医疗机构。部分学校不得不聘用非专业人员兼任保健教师,应急处置能力薄弱。

二、教育部门的阶段性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机制弥补资源缺口

1.推行“一校一室一院”协同模式

持续推进“一校一室一院”机制构建,推广市直各中小学与医院合作建成驻校门诊部(卫生室)、渑池县学校建设健康驿站的做法。全面推进各县市区学校完善原有医务室,配置必要药品、应急设备设施(如急救箱、AED设备等),并配备专兼职医护人员。同时,按就近原则推动学校与定点医院建立协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应急处置、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职责,构建切实有效的“学校—医院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学生突发疾病时能够及时转诊救治。

2.强化学生健康动态管理

结合每年学生体检,对学生开展基础病、传染病及肠胃疾病筛查,运用专业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重点识别特异体质、特定疾病学生。针对筛查结果,为每位学生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并同步与家长、医疗机构共享关键信息,形成“筛查—跟踪—干预”闭环管理,提升校园卫生保健精细化水平。  

(二)探索多元用人机制

家长志愿者参与:在部分学校试点聘请具备医师资格的家长担任“兼职校医”,经卫生部门培训考核后,负责日常健康监测、简易伤病处理及健康知识宣传等工作,缓解专职人员不足问题。

健康副校长制度:面向卫健系统聘任资深医护人员担任健康副校长,统筹指导学校卫生工作,定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传染病防控演练,并帮带培养专职健康教师,提升学校卫生管理专业化水平。

(三)强化职业发展保障

1.职称评审政策倾斜

积极沟通,联合人社、卫健部门开展校医职称评审专题调研,拟在评审标准中增设“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成果”考核项。

2.专项培训体系建设

依托市疾控中心、医学院校等专业机构建立校医培训基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校医参加常见疾病诊疗、急救技能、心理健康干预等专题培训,覆盖全市中小学专兼职校医,切实提升业务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一)推动编制政策突破

建议由编制部门牵头,参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结合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单独核定校医专项编制,2025年优先在市直学校和城区中小学开展试点,逐步向农村学校延伸,确保校医配备与教育教学需求相匹配。

(二)完善待遇激励机制

1.协调财政部门设立“校医岗位津贴”,参考医院同级医师薪资水平,制定差异化补贴标准,提升岗位吸引力。

2.探索“校医—社区医生”职称互通机制,允许校医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拓宽职业发展路径。

(三)深化医教融合长效机制

持续扩大“一校一室一院”机制覆盖范围,2025年前实现全市中小学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并将学生健康筛查、健康档案动态管理、传染病防控等工作纳入学校常规考核。同时,推动卫健部门将校医纳入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在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同等支持,形成“医教协同、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以“保基本、补短板、促协同”为原则,加快破解校医配备难题,全力守护师生健康安全。恳请您继续监督指导我们的工作!

2025年6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