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三门峡教育信息》 > 2016年 > 文章详情

第3期:躬行虽浅终有悟 ——对渭南市临渭区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6-02-18 11:20 来源:三门峡市教育局

按:2015年末,市教育局组织教育观摩团到渭南市临渭区考察学习校本研修先进经验。渭南市临渭区在尊师重教、打造校本研修共同体、建设名师工作室、推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方面的经验做法给观摩团全体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临渭区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市教育局目前正在推进的“三项改革”、“四项工程”、“十项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市教育局石晓宏同志作为教育观摩团的一名成员,全程参与了在渭南市临渭区的观摩学习活动,今天在此发表他实地考察学习临渭区教育工作后撰写的一篇文章,以期引发大家对我市教育工作的思考。

躬行虽浅终有悟

——对渭南市临渭区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去年年末,我跟随三门峡市教育观摩团到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学习校本研修先进经验。作为观摩团成员中的一员,通过听汇报、看展板、进课堂、与师生交流、实地观摩学校特色课堂等形式,从临渭区教育人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行动中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在临渭区一共观摩考察了6所学校,虽然学习的时间仅有一天半,但临渭区教育部门的领导重视关心教育、教育人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临渭区教育人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做法给我的思想上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一)兴师重教,让办教育者拥有积极投身教育的底气

在观摩团考察期间,我处处都能感觉到临渭区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为每位教师营造学习发展的空间,不断提升教师的质量就是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围绕这一目标,临渭区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教育工作的汇报,调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等课题,认真听取有关学校和单位的汇报,不管是在各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件投入上,还是在政府出台的有关教育工作各类文件上、教育行政部门采取的举措上,观摩团成员都能看到和体验到临渭区各级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观摩学习的6所学校,我发现临渭区教师身上有一种我们三门峡学校教师身上所不具备的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担当。临渭区的广大教师之所以能够在三尺讲台和工作岗位上成功立业,与该区关心教师、尊重教师,为他们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创造条件分不开。

教育的兴衰成败,关键在政府,基础在教师,它既是社会发展的奠基工程,也是人类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先导,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政府对教育工作真重视,真投入,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努力拓宽教师职业发展的通道,为每位教师的学习发展提供空间,才能让教育人树立全身心投身教育、积极办好教育的底气。

(二)建立系列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让每位教师的才能得到发挥

在临渭区考察学习期间,我和其他观摩考察团成员曾听取了临渭区教育局领导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介绍。通过介绍,我了解到,临渭区在近年来的教育工作中,一直把教师做作为教育核心竞争力来抓。

为深入推进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14年,临渭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内容涵盖教师的编制管理制度、师资的补充机制、交流轮岗机制、职称制度改革、成长评价考核、激励引导机制等。

借鉴临渭区的经验,我市也可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这些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可包括教师的补充机制,校长和教师的交流轮岗制度,职称评审办法,学校校长和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等。通过建立机制和制度的创新,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打破“一潭死水”的状况。如在选人用人上,做到公开透明,看能力、重业绩,不唯“关系”和“背景”,试行校长、学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和教师聘任制。有志于担当校长、学校中层领导的,可以采取自己报名、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有关部门组织考试答辩等方式进行公开选拔和聘用。同时,建立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中小学校(园)长任职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任期,任期届满应交流轮岗。

(三)健全的培训网络体系,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临渭区教育局于2015年4月成立了临渭区教育培训中心,其主要职能是承担临渭区中小学教育培训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项目实施和服务管理等工作。该培训中心是区教育局下属的一个二级机构,有单独的办公场所,有专门的人员编制,业务上接受师训、教研等部门的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方案,培训中心利用自身的人员优势和培训资源付诸落实。该区培训中心成立后,第一个大的动作就是,实施“341浸入式培训”全员提升计划。“341浸入式培训”全员提升计划是指,利用3个学年时间,对全区义务段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一个轮次的能力提升培训。截止目前,浸入式培训班举办了3期,共培训中小学教师252人。据临渭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2014年以来,临渭区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内容,从2014年9月至今,共培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共1975人,远程培训1760人。这一系列培训不是单靠一个科室或者部门来完成的,它依托的是师训、教研、电教和培训中心及有关高校等多部门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而建立的培训网络体系。反思我市的培训,培训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培训力量薄弱,各个培训部门自成一体,培训缺乏统筹协调,导致培训力量分散,培训缺乏针对性。

我市自区划调整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建设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院校,也没有成立规范、正规的教师培训机构,以致客观上形成我市长期以来在教师培训上一直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来主导培训的模式,这种既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来制定政策方案、又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来落实政策方案的培训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鉴于我市教育工作的实际状况,我市可探索将现有的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培训资源整合起来,成立由来自各方面的学科专家、教研员、培训管理人员组成的培训中心。这个培训中心上联有关高校,下接中小学校,业务上一方面要按照来自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安排诸如“国培”、“省培”之类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地方教育工作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结合本地实际的各种类型的培训,如此我们的培训工作才能做大做强。

(四)打造校本研修共同体,盘活优质教师资源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职业理想,更多地要用机制推动,让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计划。为盘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城乡发展,2013年11月,临渭区制定并下发了《临渭区教育局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实施意见》,以学校结对帮扶为形式,采取强弱结合,将城区办学水平高、质量效益优、社会高度认可的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组建了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的13个办学共同体。为保证共同体的工作落到实处,全区13个校本研修共同体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共同体管理制度、学年计划、活动安排,并对过程管理、工作协调等方面的内容作出规定等。各校本研修共同体在核心校的统一组织下,围绕课题研究、高效课堂、校本研修等内容,以专家报告会、浸入式培训、听评课、示范课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主体鲜明的研修活动。在这次观摩考察的临渭区实验小学得知,渭南市实验小学和红化学校、桥梁小学等校按照区教育局规划结成“学校发展共同体”后,实行“合作式一体化管理”。该校先后选派五位教师到共同体学校成员校送课、送经验、送讲座。实验小学将教师分成8组,由主管校长任联络员,每组对成员校负责,只要成员校需要讲座或者送课,联络员会及时派老师前去授课。正是在这样的密切交流学习中,校本研修为解决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全员化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的教研热情。

我市目前正在实施的湖滨城区小学盟校制与临渭区的校本研修共同体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内涵也很丰富,有关业务部门应该认真总结我市在推广盟校制方面的经验,在借鉴临渭区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盟校制的内涵,强力推进“八个一体化”的深度融合,让盟校制在盘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师全员化发展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五)实施名师引领,助推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在本次考察的南塘小学,观摩考察团成员亲自走进了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聆听了该校郗莉校长对教学能手工作室的开展活动具体情况的介绍。据介绍,为了培养一大批优秀校长、班主任和教师,2014年该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设立了32个、涵盖初、高中和小学三个学段共20个学科、吸纳青年教师400余人的教学能手工作室。2015年又分别组建了5个“校长工作室”、5个“主任工作室”、和1个“优秀园长工作室”。这些教学能手工作站或者工作室每个都有8—15人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定期集中活动。校长工作室的任务就是要发现一批校长,培养一批校长,发展一批校长。名师工作室的任务主要体现在开展课程研究与课题研究,开展送教活动等。活动的形式采取骨干引领、名师论坛、跟岗培训、考察学习、网上交流、开展课题研究、送教下乡等。

我市现有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校级名师工作室若干个,建立教学能手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发挥现有省级名师工作室作用的同时,应借鉴外地先进的经验,将我市的教学能手工作站和名师工作室建立起来,搭建起学科骨干教师、名校长专业引领和优秀教师、校长合作研修的平台,充分发挥现有名校长和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各位名师的传、帮、带,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

(六)轮岗交流,有效地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在渭南市实验小学,观摩考察团成员了解到该校一位叫常丽君的省级教学能手2014年积极响应临渭区教育局的号召,主动申请到渭北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在新学校,这名教师率先实践,引领课改,积极把城区学校的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经验带到受援学校。据区教育局相关人员介绍,该区为有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开始在全区实施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以选派城区优秀教师支教为突破口,把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实行区管校用双轨管理,让教师按需求在校际之间合理流动。在区教育局指导下,首批支教的72名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主动地承担公开课、示范课和教研活动的组织工作。部分支教教师还受邀到相邻乡镇展示公开课、示范课,积极把城区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以及班级管理管理经验带到受援学校。截止目前,城区学校参与交流轮岗教师700余名,比例达到11.2%。

我市目前已经启动了师资交流轮岗制度,今后应按照《河南省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大推进城乡师资双向交流的力度,要借助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这一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契机,加大校长教师交流的比例,积极推行教师注册制、聘任制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让我们的整个教师队伍“活起来”。

在渭南临渭区的观摩考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取得的收获却是全方位的。我从同处于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教育界同行身上看到了许多闪光点,同时也折射出自身工作存在的许多不足。作为身临观摩学习中的一员,囿于自身的认识局限,对临渭区许多好的做法和思路还有待于继续消化和理解,但观摩考察的经历和内心受到的震动和启发却弥足珍贵。

以上所思粗浅,愿与各位同仁分享。          


附件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