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三门峡教育信息》 > 2019年 > 文章详情

第8期:培育选树先进典型 激发转型发展活力 ——从李杰、王晓奇两位基层典型的产生 看新时期如何提升教育宣传实效

发布时间:2019-02-15 17:32 来源:三门峡市教育局

近期,卢氏县朱阳关镇莫家营教学点李杰老师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命名为2018“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是我市教育系统二十二年来首次获得的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个人系列最高荣誉。接着,该县官坡镇一中“独臂教师”王晓奇又荣获第四届马云乡村教师奖,成为马云乡村教师计划面向河南两年来我市首度当选的人物。两位基层教师获奖的消息,在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引发普遍热议,有效鼓舞了广大教师的士气,提振了其教书育人的信心,激发了其奋发有为的热情,并且在社会公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树立了教育系统无私奉献的职业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在深刻总结党领导意识工作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新鲜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教育系统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强调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而注重区域内教育典型的挖掘、发现、培育和选树,则是加强党对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大力发展壮大主流意识,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全市师生团结奋斗拼搏奉献的共同的思想基础的现实需要。结合探讨李杰、王晓奇两位区域教育典型的推出过程,特别是联系教育系统实际,进一步分析与研究新时代如何选树典型、怎样构建利于典型推出的工作机制,对于更好地体现和落实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先进典型来团结师生、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进而推动区域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们缘何成为典型?

“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评选活动,是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而持续多年开展的一项在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中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和引领意义的评选活动。评选过程历经基层学校推荐、县级教育把关、市级教育部门审核,又经举办方组织专家评选和审定公示等环节,才最终确定。特别是作为年度人物,惯例一般是每次推出十人。

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评选活动始终2015年,2018年共收到1892份有效申报材料,覆盖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的23个,辐射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级扶贫县,获取本次提名的教师则来自其中的139个。经过现场答辩、专家提问等环节,最终101位老师荣获2018届马云乡村教师奖。作为全省五名获奖者之一,来自我市王晓奇老师光荣入选。

李杰、王晓奇两位基层教师能够从这两项纯粹甚至苛刻的评选活动中胜出,首先说明当选者事迹本身的过硬——

今年50岁的李杰,从教29年,坚守深山教学点16年。因赡养年逾七旬的二老,同时还要照顾妻子、关照胞兄,其生活可以说捉襟见肘。但他宁可节衣缩食,仍义务资助学生,个人承担学生午餐,自费安装蹦蹦床,购置电脑、破碎机、光电热水器等。这些年,累计为学校和孩子花费三万多元,展示了对教育工作太阳般的热诚与烈火般的激情,堪称“当代武训”。

今年38岁的王晓奇7岁时因故失去整个左臂,大学毕业后,如愿在老家当上了一名初中英语教师,从此一干就是20年。为上好每一堂课,他努力克服诸多不便,潜心研究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又好又快。为增加知识储备,他自学完英语本科课程,致力推广的“疯狂英语”教学法深受学生喜爱,在全县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并曾被评为县级名班主任。

如果说,李杰、王晓奇两人都把看似平常的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到了极致,以真情真诚、热爱痴爱、实干苦干赢得了业内的尊重与社会的推崇。两人的当选,可以说完全是实至名归。

典型是怎样产生的?

金字塔不是一天垒就的,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典型的产生,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树木,从来不会是在突然之间长成的。

近年来,李杰、王晓奇两人除获得县级荣誉外,都曾先后被评为三门峡市“师德标兵”、“感动崤函·十佳人民满意教师”、三门峡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河南省“李芳式好教师”,并被授予三门峡市五一劳动奖章。另外,李杰获得全国第四届“TCL希望工程烛光奖”奉献奖、首届“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小狮子计划”优异奖、2018年度“中国好教师”等多项荣誉。尽管这两项是非教育部门主办,或者是官方的,但能够从全国范围内胜出,也印证了其本身不俗的表现。

稍为年轻一些的王晓奇老师,还曾先后获得三门峡市第九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三门峡市第七届(2015—2016年)教育新闻人物、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三门峡市首届“崤函好教师”等荣誉。他还曾被中央文明办、中央宣传部推荐为“中国好人榜之敬业奉献类候选人”。

典型的产生,一般来说,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荣誉的层级上,应该是自下而上、台阶式的。这一方面源于他们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得到足够的磨砺,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生活的历练,当然,更需要来自时间与空间的检验。在典型推选机制上,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寻找崤函好教师”(最初为千名“岗位标兵”评选)——两年一度的“三门峡教育人物”(前六届为一年一届,从第七届即2015年开始变更为两年一届)——三年一届的“感动崤函·十佳人民满意教师”(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评选等三项全市教育系统有关人物评选的系列品牌活动。实践逐渐证明,正是这三项梯次展开的评选活动,像一张汪洋中打捞筛选的鱼网,对于发现先进人物、倡导人文情怀、凝聚师生共识、繁荣教育文化、展示社会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故此,教育系统先进典型的产生,首先需要来自教育部门的及时发现与密切关注、大力支持与积极肯定、高调表彰与持续弘扬。以李杰为例,在其当选第四届“感动崤函·十佳人民满意教师”后,次年的全市性教师节表彰大会上,我们特地邀请其作为嘉宾之一,和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一起,先后为一批获奖教师颁奖,给予了一位基层教师极高的礼遇的,使之体验到作为先进典型应有的尊重,不但成为其人生履历中一段没齿难忘的记忆,而且也成为激发其持续奉献的精神动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杰现为三门峡市七届政协委员,成为基层教师的典型代表。

媒体怎样宣传了典型?

一般情况下,提及“典型”,就意味着在一定区域、一定范围、一定受众中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回头总结李杰、王晓奇两人的宣传推介工作,可以说,新闻媒体适时适度的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逐渐形成了由系统内向系统外辐射、从区域内向区域外扩散的冲击波。

近年来,李杰的典型事迹曾先后在山西《德育报》、陕西《教师报》、北京《中国教育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及本地媒体上进行过突出报道,有的版位在头版下部,有的排的其它版面头条或倒头条,有的作为重磅采访推出。这些角度各异、篇幅不一的稿件,则来自于本局支持下的相关人员持续四年多的跟踪采访、挖掘培育、宣传推介,来自于采访对象与典型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与思想互认。

王晓奇则与李杰一样,都得到《三门峡日报》《黄河时报》等本地媒体的突出报道。其中李杰的事迹,《黄河时报》曾以两个通版、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刊发,在读者形成了较大的视觉冲击波。王晓奇的事迹则于2017教师节庆期间开设在前述两家报纸上开设的“寻找崤函好教师”专栏专版配图隆重刊发。但作为“寻找崤函好教师”专栏刊发的人物,仅仅最终限定在8人。

如果说,当初发现的典型的只是一个初胚,那么,历经打磨后的典型,至少已闪烁出一定的光晕。这里的“打磨”,其实就是适时适度的新闻宣传,并且是建立在教育部门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基础之上。正是这样“聚焦”、“跟踪”、“放大”式的正面宣传,在客观上起到了镀光、上色、增辉的功效。它把一个生活在山区甚至深山区的教师,一步步、一级级推介到社会公众面前,将其基于职业的优点,更加集中、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增进了社会公众对于基层学校特别是山区教师的认知。从某种程度上讲,作为典型的他们,正是我们教育界的形象代表。

如何发现与推介新时代的教育典型

文化是什么?是无时不在的空气,是挥之不去的阳光。有时看似无影无踪,实际上却又如影随形。一个企业如果不讲求文化建设,一定会行之不远。一个单位,如果不注重培育文化,一定会死气沉沉。作为教育系统,我们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文化?典型的培育与推介无疑是其中一个必然的回答。因为典型是带领群体向前的旗帜,是带动群体向上的引擎。我们树立什么样的典型,就会有一批类似的典型接续出现;我们倡导什么的榜样,就会有一批类似的榜样接连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定自觉地站到意识形态一线;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宣传理念,主动落实意识形态管理责任。那么,新时代,我们如何发现与推介一批接地气树正气有人气的教育典型?

——营造典型奔涌而出的氛围。提及北京十一学校,人们会立即联想到李希贵;提及辽宁盘锦教育,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是魏书生;提及信阳教育,人们会立即联想到逝去的李芳;提及南阳教育,人们可能会立即想到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也撰文号召学习的张玉滚。典型是名片,是橱窗,是品牌,典型与其所在的单位、区域其实是休戚相关的,更是一荣俱荣的。一所学校,以至一个区域,一定要注意发现与选树师生身边的典型。典型是一块土地上耸立的树木,是一块土地上的精神水塔,代表着一个单位的价值观,是希望倡导和达到的方向其实就是希望在师生在教学生活中某个方面可以达到的标杆,是推动工作希望达到的高度,又涵养着师生的内在修为。注重营造生机勃勃的教育生态,是典型产生的良好土壤。一所学校,注重开放创新的氛围越浓厚,就不会有嫉贤妒能的空间,就会像湿润温暖的土壤,更加适宜于典型的产生与成长。

——建立激励典型产生的机制。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这是我们努力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实践起点。为什么现实中一些学校、区域各个层级的典型不断涌现,而另一些学校、区域的却没有什么典型?认真审视这一问题,就会发现在激励典型产生方面的制度缺失。一方面,典型本身确确实实获得了不同级别的表彰,有的甚至受到方方面面的肯定;但另一方面,作为产生典型的单位、推荐典型的区域以及在推介典型方面作出贡献的个人,却没有对应的配套的表彰性举措。人常说,一俊遮百丑。从制度设计上讲,不能让典型者的风风光光,与苦心孤脂推出者的落寞无名形成太大的反差,因前者不仅仅只代表着个人的修为,而且反映着单位以及区域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在全市上下齐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大背景下,作为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系统,我们理应因势而为、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尽可能多的典型来推动工作,也就更加迫切地需要这种激励典型产生的制度保障。

——整合联动立体宣传的力量。在科学把握好“说”与“做”的关系基础上,我们对于典型的推介,既需要仰仗专业媒体的力量,也需要业内专业持续的宣传。单就教育部门内部而言,在编制总量既定的前提下,如何科学调配人力,切实加强“言说”的力量,给予宣传工作更多地的支持,特别是形成更利于事业发展的教育宣传布局架构,应该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命题。尤其是在中央强调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重视和强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就凸显出这一问题的重要。各级教育部门是否以本次机构改革为契机,着眼于事业长远发展,重新谋划科室设置,优化人员配置,确实需要探讨与思考。退一步讲,即或在现有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如何形成推介的合力,尤其是在原创的内容与宣介的形式之间,怎样实现完美的结合,使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成为宣传工作添彩的翅膀,也应是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

奋斗是时代前进的引擎,奋斗是人生的精彩乐章。只有奋斗的旅程才是难忘的旅程,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让更多的区域教育典型成为感召广大教师前行的旗帜,成为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奋发进取的引擎!




附件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