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文章详情

常黎明在全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第三十一次推进会(研学旅行暨劳动教育工作)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9-04-24 09:01 来源:三门峡市教育局

同志们: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时代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研学旅行暨劳动教育工作会议。刚才,灵宝市教体局和三门峡市外高分别作了经验介绍,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各单位的经验做法不再一一介绍。下面,我强调三个方面工作。

一、准确把握研学旅行工作的基本要义

2018年4月,河南省教育厅在许昌市举行了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启动仪式,对全省研学旅行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授予灵宝市教体局“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称号、授予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和三门峡市外国语中学“河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校”称号。2018年5月,市教育局在函谷关举行了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启动仪式。一年多来,各县(市、区)和各中小学校紧紧围绕“给崤函学子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让三门峡娃娃留住对家乡的记忆”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卢氏红二十五军旧址、八路军渑池兵站让师生们明白了三门峡历史原来这么“红”;函谷关前老子的《道德经》,

仰韶文化中的彩陶器皿,地坑院的千年穴居告诉师生们三门峡历史原来这么“厚”;“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以“六文明”为内容的创建文明城市的坚定步伐让师生们感受到三门峡原来这么“亲”;大峡谷的激流勇漂,双龙湾的旖旎风景,天鹅湖演绎的忠贞爱情让师生体会到三门峡原来这么“美”;从城市到农村,从中学到小学,所有学生都能流利背诵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今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省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做了系统安排,我们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把握。  

(一)要全面理解研学旅行工作的目的意义

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走入生活、走入社会,进一步充实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够让书本里的知识鲜活起来,让知识变得更加真实、更有温度,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要正确把握研学旅行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是教育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二是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三是安全性原则。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完善预案制度,确保学生安全。四是公益性原则。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要准确明晰研学旅行工作的目标任务

要开发一批能够彰显地域特色、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作用、层次设置分明的研学旅行基地,培养一批富有创新开拓精神、专业水平过硬的研学旅行教师队伍,打造一批具有崤函文化内涵、辐射影响深远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具有科学规范管理、保障措施到位的研学旅行管理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四)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关系。研学旅行是把研究性学习、旅行、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它更加强调研学课程的实践性、探究性和教育性,有着校内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定要通过研学旅行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加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结合互通,加强书本知识与自然实践的相互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丰富教育品牌内涵。

二是正确处理好研学与旅行的关系。研学旅行重在“学”字,旅行是载体,研学是目的。研学旅行不是“闲庭信步”的普通旅游,而是寓学于行、行学相长。我们要重点在“学”字上做文章,在“研”字上下功夫,“旅行”要为“学”服务,“学”要为“旅行”增加内涵。要精心挑选线路,精细安排活动内容,所到之处,不能走马观花,“一见而过”、“一听而过”,要让参加研学旅行的同学们对所见所闻有所体会、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既体会到旅行的快乐,又品味要有学习的收获,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在研学中感悟人生。

三是正确把握安全稳定和研学旅行的关系在开展研学旅行过程中要牢记“安全重于泰山”,不能为了安全因噎废食、束缚手脚,而丧失了研学旅行的本质意义。各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及应急预案,建立“行前有备案、活动有方案、行动有预案、安全有防范、过程有监管、结束有评估”的安全管理和保障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确保师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各学校若委托开展研学旅行,要与市教育局认定的有资质、信誉好的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服务机构签订协议书,明确委托服务机构承担学生研学旅行安全责任。

二、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要全面理解劳动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

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途径,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加强劳动教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奋斗、奉献的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各县(市、区)和中小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断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在促进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劳动教育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劳动教育独特育人价值被忽略,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场所和机会不断减少,激励引领和保障支撑机制缺乏,甚至一些青少年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

(二) 要正确把握劳动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是思想引领原则。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二是有机融入原则。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实践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观念,将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三是实际体验原则。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养成劳动习惯。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四是适当适度原则。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实践和强度。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要准确明晰劳动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用2-3年实践,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实践教育的氛围。开展市级劳动实践教育试点工作,创建 1-2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所市级劳动教育实践特色试点学校,带动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要将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构建三门峡模式

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将两者有机融合,实现互通互补,相得益彰。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工作要在五个方面体现融合:

(一)课程的融合。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各学校要统筹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工作,强化研学旅行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关联性和协调性。要将研学旅行课程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综合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要结合三门峡地域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要整合课程资源,在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时要科学融入种植、养殖、野生、园艺、烹饪、手工以学工、学商等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进一步丰富研学旅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研学需求。

(二)师资的融合。各县(市、区)和各学校要准确把握以自然生态、科技体验等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建设一支既能组织研学旅行,又能实施劳动教育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要依托高校、研究机构对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聚焦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研究推进研学旅行和劳动工作的有效模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要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研学旅行、劳动教育教师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保持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稳定与发展。

(三)基地的融合。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工矿企业、科研机构等,遴选建设一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市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要统筹全市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规划制定具有市域特色的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精品路线,实现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卢氏百草园和灵宝寺河山一日果农基地要在满足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需求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门峡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今年即将投入使用,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要在研学旅行基地和劳动教育基地功能融合互通上起到排头兵的作用,不仅能够开展正常的研学旅行活动,而且要开设丰富多彩的学农、学工、拓展等劳动实践课程,满足全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的需求。

(四)活动的融合。要结合县域特色资源,打造主题式研学线路,如:围绕“厚重三门峡”主题,挖掘老子文化、仰韶文化、崤函古道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生态三门峡”主题,结合黄河湿地、地质公园、奇特民居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红色三门峡”主题,结合红二十军军部旧址、八路军渑池兵站、抗战遗迹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围绕“出彩三门峡”主题,利用三门峡改革开放40年成果、科技创新、科研机构等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要在研学活动中科学系统设计劳动实践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注重开展探究式、项目化、综合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在研学活动中要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车间、工地、田间、地头、林地等劳动场所,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注重让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培养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的社会新风尚。

(五)评价的融合。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依据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目标,明确评价内容,构建导向正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活动次数、活动态度、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同志们,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不断提升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工作水平,全力打造全市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品牌,为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