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文章详情

常黎明在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04-23 10:36 来源:三门峡市教育局

有序推进《三年提升计划》

打造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供给体系

2018年3月15日

常黎明

同志们:

受局党委和聂红超同志的委托,我对《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予以解读,同时就2018年全市基础教育工作进行强调和安排。今天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三年提升计划》的出台

(一)起草实施《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是积极响应十九大号召,紧跟时代节拍,推进基础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形势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安排有两个新特点:一是时间提前,将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前了十五年,即“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党全国战略目标完成时间提前,那么作为基础性工程的教育事业,也就必须适当超前规划,超前实施。二是目标升级,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升级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升级意味着一个现代化强国必然是教育强国,而教育现代化则是实现教育强国的路径和手段。以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对于三门峡来说,基础教育现代化是全市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成教育强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三门峡打造“三地五中心”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工作。所以说,《三年提升计划》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

(二)起草实施《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是主动回应群众、社会诉求,解决新时代我市基础教育新命题、新任务的重要举措。

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若干根本问题的同时,又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命题:一是教育改革发展如何应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二是如何建设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更加公平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三是教育改革发展如何适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教育功能的新要求,等等。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聂红超局长讲,我市教育发展已进入高位均衡阶段。但是,社会各界对长期存在的城区学校“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还不满意,对农村学校“管理差”“质量低”还不满意。群众对普通高中的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录取率较低还不满意,各级领导对我市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相对滞后于省内其他地市还不满意;广大家长对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还不满意,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在我们三门峡还很突出,必须要从制度层面出台一些相对长期的规划、措施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时代我国社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明确定位,这就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里的关键词就是“公平而有质量”。党和国家之所以把公平而有质量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就是因为这一问题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强烈期盼。我们出台的《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就是围绕公平而有质量这一主题制定的。

(三)起草实施《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是教育人不忘初心,履行新使命,强化新担当的具体体现。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本质上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 “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对教育的功能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期教育功能,也就是我们教育人的“初心”应该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形成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出发点,克服我国以往教育改革的功能性缺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着力增强教育的多样性、选择性、创造性,探索一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面向未来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育改革新路子。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制定出台《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的基本考虑。用三句话概括,就是“响应十九大号召,回应老百姓诉求,找回教育人初心。”

二、《三年提升计划》的特点

(一)明确了基础教育今后三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公平而有质量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以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着力解决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描述了基础教育各学段今后三年的发展愿景和工作思路。

包括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我们都用“十六字”进行了概括性描述,让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知道三年后的三门峡基础教育是个什么样子?

普通高中愿景目标:“课程多样、内涵发展、特色鲜明、绩效突出”。工作思路:以普通高考综合改革为引擎,以差异化考评体系为龙头,以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智慧课堂、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义务教育愿景目标:“布局合理、资源优化、推进公平、高位均衡”。工作思路: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以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破解“城市挤”、“农村弱”的困局。

学前教育愿景目标:“数量充足、办园规范、保教科学、公益普惠”。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三门峡市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2020年)》,围绕“扩资源、重规范、提质量”的核心任务,继续扩充资源总量,提高普惠幼儿园服务能力,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特殊教育愿景目标:“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保障有力”。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三门峡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坚持“普惠特惠、统筹推进、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的原则,积极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稳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三)理清了基础教育今后三年的工作任务。

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工作台账(2018-2020)提出了76项工作任务,并分别列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让同志们明白了2018年干什么,2019年干什么,2020年干什么。用建台账的方式明确什么时间干什么,谁来干的问题。

在政策层面,提出了要研究制定普通高中差异化评价奖励办法,构建教研协作区、培育学科带头人,推动灵宝市五高整体搬迁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摩云学校办成一所完全中学等任务。

在项目建设方面,提出了全市要分年度全面完成普通高中改造项目,新建、改扩建58所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53所幼儿园任务。

在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方面,提出了打造足球、武术、戏曲、益智手工、书法等5个试点县市区,打造足球、戏曲、益智手工、书法特色校各15所,武术特色校8所。

在德育阵地建设方面,我们提出了三年内评选20个具有完善研学旅行课程的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德育课程建设方面,我们提出在县(市、区)、乡镇中心校开发编写德育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全市遴选出5—6本具有推广价值的德育校本教材,正式出版发行,供全市中小学使用。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要求,组建一支涵盖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培训者队伍。按照教育部要求,到2020年完成全市所有专任教师五年一周期的360学时继续教育任务,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到2020年,建成“机制完善,资源共享,融合创新,深入应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格局,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四)找到了基础教育今后三年质量提升的抓手和载体。

按照“抓高中带初中促小学”的基础教育工作思路,我们提出“构建教研协作区、培育学科带头人”这两个载体和抓手,其初衷是形成高、初、小三级联动、市县双向互济的教学教研提升新格局。

在市级层面,一是成立东部教研协作区(渑池县、义马市)、中部教研协作区(市直、陕州区、湖滨区、开发区、示范区)、西部教研协作区(灵宝市、卢氏县)和高中学科基地教研协作区。二是遴选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2018年,三门峡市教育局从各县市区推选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中遴选出不少于10个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其中高中学段评选出4个,初中学段评选出3个,小学学段评选出2个,学前教育评选出1个。2019年,三门峡市教育局以同样方式遴选出不少于15个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其中高中学段评选出7个,初中学段评选出5个,小学学段评选出2个,学前教育评选出1个。2020年,三门峡市教育局继续以同样方式遴选出不少于20个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其中高中学段评选出10个,初中学段评选出6个,小学学段评选出3个,学前教育评选出1个。

以上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目标中均包含体音美专业学科。鼓励支持学科教研员成立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以起到学科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推动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建设,三门峡市教育局对当年通过市级认定的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给予三万元经费支持,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所在单位应对本单位市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先期提供经费支持不低于一万元。

每年评定出的市级学科带头人纳入当年教师节表彰列予以表彰,当年来不及的纳入来年。2018年起推荐评选的各级劳动模范、拔尖人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必须从各学段学科带头人中产生。

在各县市区层面,各县市区教体局可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参照市教育局办法,对辖区内县市区乡镇关于教研协作区和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制订相应方案,提供待遇支持和经费支持。

(五)探索了基础教育今后三年的教学质量考评奖惩办法。

主要是依据差异抓考评。这里的差异,指的是起始点差异和办学定位差异。这在今年教育工作会上下达的目标考评办法中已经有了一个评价方案。结合这个年度目标考核办法,还要完善市政府关于500万教学质量奖的奖励办法。高中按“研究性、特色型和普职融通型”三个类型来考核。研究性的用“双一流”和“一本上线率”的同比增幅来考核,比如市外高,灵一高;对其他高中用“一本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的同比增幅来考核。当然,什么类型还要由学校结合实际自己定位。对初中的考核,对照上一年中招考试所有学科综合三率在全市的位次(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权重:3:3:4;各学科按照在中招总分数中的权重计算在综合三率中的折合权重)和进入全市前500名人数(市外国语高中预科班录取学生直接计入全市前500名)的同比增幅来进行。对小学的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市级小学素质教育质量随机抽样监测,分城区、乡镇、教学点三组抽样,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推磨监考、统一评卷。然后按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排队分析。这是对学校的评价。这三项合起来就是对一个县域内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

三、《三年提升计划》的落地

《三年提升计划》的落地需要路径和方法,这就是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聂红超同志提出的八句话:一是按照《标准》抓规范,二是立足传统抓特色,三是围绕习惯抓养成,四是紧扣课标抓质量,五是盯住素养抓课改,六是针对需要抓培训,七是深化改革抓教研,八是依据差异抓考评。刚才教研和考评内容已经阐述了,在这里,只对其他“六抓”内容做一阐释。

(一)按照《标准》抓规范。

指的是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抓管理规范,抓课程规范,抓教学规范,抓招生规范,抓义务教育办学规范,等等。

市教育局将以问题为导向,每学期挑选《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3-5条对各县市区和直属各学校教育管理活动进行抽样检查,排出名次,并将结果运用到年终考评中。比如教案抽查,比如作业批改,比如环境卫生,比如工作纪律,比如校领导的值班、带班、上课,等等。城镇各中小学校长要建立或加入学校各班级微信群、qq群,及时掌握班级管理和课业情况,该项工作要在三月底前全面落实到位。

(二)围绕习惯抓养成。

这里的习惯,主要指的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主要内容是文明礼仪教育、孝亲教育和感恩教育等。重点表现为九礼,即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家庭之礼、师生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养成教育要坚持从生活入手、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入手,围绕“九礼”内容,幼儿园学段做到讲卫生、不挑食、懂礼貌;小学学段做到独立完成作业、自觉分担家务、感恩家长老师;初中学段树立规则意识、尊重社会公德、形成法治观念;高中学段养成坚强意志、继承革命传统、明确职业规划。

(三)立足传统抓特色。

这里的传统,一方面指的是一个地区一个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优势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和社会资源。围绕这一传统优势,我们要抓体音美特色、德育特色、社团活动特色等,要选准切入点,深入挖掘其内涵,面向全体学生,做专做精,形成品牌。比如,市三中、三实小的腰鼓,崤函小学的花样跳绳,育才小学的陶笛,等等。另一方面指的是我们三门峡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老子的《道德经》,灵宝函谷关中心校就做了很好的尝试,值得大家学习借鉴。德育活动要年年搞,年年新,就像春晚,要抓人眼球。关键是组织策划要有新意,形式要特色鲜明,要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烙印,要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反响。

(四)紧扣课标抓质量。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育评估和考试命题的总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学校的广大教师都要仔仔细细、扎扎实实地研读各自的课程标准,从而提高自己的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命题、教学反思等的质量。

(五)盯住素养抓课改。

这里的素养,指的是核心素养。比如普通高中,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围绕核心素养,我们要抓适应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建设、学生选课和走班教学研究、学业水平考试研究、评价改革研究等,主动适应新高考的需要。

(六)针对需要抓培训。

这里的需要,指的是“一线”教师的需要。要下大力气抓好培训前教师的需求调研,弄清一线教师急需什么样的培训,一线教师在哪些方面需要培训?这样,才能明确培训方向和内容,才能选择适当的培训形式,才能细化培训方案,也才能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各级师训部门,要主动和教研部门沟通对接,要沉下身子问学校之所需,解教师之所难。否则,培训和教学形成“两张皮”,这就失去了培训的意义。同时,也要按照“国培省培”要求,完成到2020年全市所有专任教师五年一周期的360学时继续教育任务,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四、2018年重点工作部署

(一)学前教育。

一是扩充学前教育资源。今后,每年的学前教育建设项目都要列入民生工程,政府要进行督导,这既是压力,更是动力,各县市区要抓住这个契机,主动作为,多方统筹,积极协调,齐心协力,如期完成。这里,任务再明确一下:湖滨区完成2所(含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陕州区完成4所,灵宝开工5所,完成3所,卢氏完成3(含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所,渑池完成6所,商务中心区完成1所,开发区完成1所,市本级完成第二实验幼儿园改扩建和第三实验小学改建成公办幼儿园项目。按照《河南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办法》,积极联合发改、规划、住建、国土等部门,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对未按规定建设或移交、没有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的要全面整改,2018年底前整改到位。

二是按照时间节点做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和扶持工作。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制定的《三门峡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印发,按照“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于2018年3月底前出台实施细则,对申报对象、认定程序、成本核算、收费管理、日常监管、财务审计、奖补政策和退出机制等做出具体规定,并于6月底前完成辖区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工作,以后每年认定一次。2018年,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要达到70%。

三是要加强动态管理,做好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复检工作和2018年度省、市级示范园的推荐工作。各级示范园必须要充分辐射带动作用,这也是我们启动市级示范园复检的初衷。各市级示范园要按照标准抓紧自查,做好迎检准备。各县市区也要本着提升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目的,对有意向申报省市级示范园的幼儿园从政策、资金上大力扶持,对照三年提升计划中提出的“2020年前,市级示范园数量要有所增加,卢氏、渑池要实现省级示范园的“零突破”的要求,有计划地做好创建工作。

四是要齐心协力继续推进“星动计划”。2017年10月,以需求为导向,以本土化为特色的“17星动计划”幼儿教师在线培训拉开帷幕,1000多名教师实名参与学习,这个工作今年不仅要继续开展下去,还要做成品牌。这就要依靠团体的力量,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各省市级示范园都要参与其中,基教科会对此作出统筹安排,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要敢于走到台前,共同打造出适合全市幼儿教师专业提升的在线培训课程。这里插一句,去年以来,利用沪+平台,我们先后开设了包括“星动计划”“快乐手工”“快乐音乐”“快乐书法”在内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课。三门峡在教育信息化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上,可以说,已经走到了全国前列,不仅为我市偏远农村学校送去了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辐射到了甘肃、江西等山区学校。但是,对“沪+教育”等网络教育平台,我们应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为我所用,以我为主,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考虑我们的师资、精力等因素。不能因为这个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

(二)义务教育。

一是推进义务教育资源扩容。严格落实《三门峡市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2016—2020年)》,2018年义马市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灵宝市、陕州区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统筹安排提前谋划2020年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之后杜绝大班额工作规划。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2018年新建、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1所。其中新建,灵宝6所、卢氏1所,改扩建,灵宝11所、卢氏1所、渑池1所、陕州区1所,新增寄宿生人数约6900人。落实好《湖滨城区解决“入学难”问题工作方案》,湖滨城区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所。项目实施完成后,共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9000个,其中新增小学学位3240个,新增初中学位4500个,新增幼儿园学位1260个。

二是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抓好控辍保学。严格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8〕8号),精准实施控辍保学措施,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整、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三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互联网+”智慧教育体系。启动名校网络课堂创建工作,以《三门峡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体音美课程城乡结对帮扶活动为载体,使全市百分之三十农村成建制中小学校与城区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实现优质课堂、名师课堂、特色课堂在线直播,促进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四是提升办学水平。交流总结各县市区“盟校”制工作经验,采取“强校+弱校”“名校+新校”“城区+乡镇”等模式,支持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和新办学校发展,快速提升薄弱学校和新办学校的管理、师资、教研等综合水平,使其尽快成为优质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校与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及知名中小学校合作,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举办特色学校发展论坛和主题交流活动。

(三)特殊教育。

一是以县市区为单位,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教育部门要主动和残联对接,按照残联提供的本年度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信息,按照“一人一案”要求,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做好教育安置。并按照市教育局 、财政局、人社局、残联转发河南省教育厅等4部门《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三教文〔2016〕76号)要求,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二是按照《三门峡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和《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要求,各县市区要在8月底前组建好由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工作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做好对残疾儿童入学的评估。特别在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评估方面,按照“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加大送教上门工作力度,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

(四)高中教育。

一是做好新高考改革准备工作。2018年秋季普通高中一年级新生将进入新高考改革模式,市教育局将围绕新高考改革要求研究制定《三门峡市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对高中课程管理、课程实施等方面工作的指导。各高中要全面准确评估当前学校的管理、师资、校舍、经费等能否满足新高考环境下学生选课、走班教学、学业考试、评价改革的需求,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梳理,需要学校层面解决的,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明确人员,明确任务,切实加以解决。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解决的,要及时上报,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解决。

二是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要认真落实《三门峡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和《三门峡市普通高中改造项目(2017-2019年)》,全市15所项目高中要以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为抓手,按照项目规划,抓好本年度项目管理和落实,加快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2018年,将启动公办普通高中债务化解工作。目前全市9所公办普通高中负债近4.67亿元。有债务的公办普通高中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对符合转化为政府债务条件的高中债务通过政府债券予以置换,降低公办普通高中债务成本,缓解偿还压力。

(五)教育教学工作。

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为中心,把立德树人和办人民满意学校作为根本任务,以加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一体的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构建教研协作区、培育学科带头人”为抓手,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研创新;以加强过程性管理,实施差异化考评,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突出科研引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高中招备考研究,提高备考有效性,为全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优质服务。这里提一个时间节点,四月底前,各级教研部门要拿出县(市、区)、乡镇的教研协作区实施方案,各科教研员要拿着各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培育方案,逐级上报审批后认真落实。

(六)德育工作。

一是切实做好三门峡市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制定出台《三门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文明城市创建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实施方案,建好台账,抓好落实。

二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举行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大赛结果运用于各级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工作室、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的推荐与表彰,市级“优秀班主任”纳入今年教师节表彰范畴;充分发挥所有任课教师和其他德育工作者的育人作用,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格局。今年评选表彰10个“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和20名“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三是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在校内教育方面,各学校要注重各学科课堂的德育渗透,运用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传播主流价值。利用重大纪念日、祭典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在校外教育方面,2018年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三门峡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方案》,创建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进一步规范研学旅行。各县(市、区)今年要评选命名3-5个县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立完善的研学旅行课程。全市评选命名6个具有完善研学旅行课程的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四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落实德育活动课程化管理,各校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社团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德育常规活动,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要启动开发编写德育校本教材这项工程。

五是彰显德育地方特色。在开展清明“祭英烈”、三月“学雷锋”主题教育活动、六一“争做美德少年”、七一“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十一“向国旗敬礼”“三爱三节”主题教育活动、“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华人少年作文大赛等常规活动的基础上,以《道德经》、白天鹅、八路军渑池兵站、陕州区“剪纸文化”、豫西百草园自然生态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卢氏“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等为载体,突出地方特色,培养家国情怀。2018年,全市107所初中和237所小学的高年级学段学生,都要背会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和《道德经》的大部分章节。适当机会,搞一次具有三门峡地方特色的大型朗诵比赛,就是要用大手笔,策划大场面,形成大震撼,给广大青少年留下一生的地域文化记忆。

六是继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德育工作全部纳入文明校园考核体系。依托“文明校园”创建活动,2018年评选10个“书香校园”、20个“书香班级”。

(七)体卫艺工作。

“动起来、热起来、乐起来”为总要求,深入开展多彩阳光大课间活动,确保每天一小时活动,实现体育与艺术、体育与德育、体育与技能的深度融合,达到“城乡共进、内涵提升”的目。主要工作:举行“最美大课间展评”活动。

“广泛参与、气氛热烈、趣味竞技、增强体质”为目标,扎实开展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篮球、武术等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主要工作:一是举行全市“第三届阳光体育运动会”;二是参加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中学生全部比赛项目;三是举行市属学校冬季长跑比赛。

“广泛参与、多元融合、普及传承、培育苗子”为理念,发挥示范校引领、特色校带动的作用,充分发挥戏曲进校园工作对提升“美育”水平的重要作用。主要工作:一是举行全市戏曲知识网络竞赛;二是评选、命名一批戏曲示范校、特色校;三是举行第二届戏曲骨干教师实践技能培训。

“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时代感强”为目标,隆重举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艺演出,全面展示我市教育改革新气象和美育工作新成果。主要工作:一是举行文艺演出;二是举行师生美术作品展;三是举行戏曲成果展;四是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教师合唱团和“第五届中流砥柱杯中国合唱节”比赛。

“规范管理、加强保障、强化宣教、人人参与”为原则,扎实做好学校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主要工作:一是继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全覆盖工作;一是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体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互+健康教育活动。

“营造教育氛围、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培养爱国情怀”为目标,认真落实《全民国防教育法》,联合地方驻军及有关部门,把国防教育与学校德育课程、体育课程、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创新增效。主要工作:一是做好高中军训工作;二是认真开展国防教育课。

“开足课时、规范教学、培养兴趣、训练技能”为目的,立足学科本位,落实核心素养,以课堂教学和社团训练为主阵地,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学研究与管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保障教师待遇,为有效提升体育、艺术教育质量做好支撑。主要工作:一是举行三门峡市体育、音乐优质课赛讲;二是组织参加河南省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三是开展互联网+美丽乡村公益课堂活动,做好“快乐音乐”“快乐书法”课程的组织实施;四是举行美术教师教学研讨培训活动。

同志们,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又说人勤春来早。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共同谋划了三门峡基础教育未来三年的新目标、新蓝图。新目标、新蓝图,需要我们用辛劳和智慧去描绘。希望大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深化我市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加快实现三门峡基础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