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三门峡教育信息》 > 2021年 > 文章详情

第23期:强机制 建基地 开课程 促实效 精心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灵宝模式”

发布时间:2021-11-29 10:15 来源:三门峡市教育局

编者按

近年来,灵宝市在劳动教育方面坚持党委政府突出抓(机制)、校内校外一起建(基地)、校本县域同开发(课程)、评价考核导引促(实效),倾力打造具有豫西区域特色劳动教育新模式。2021年5月,灵宝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西闫一中、实验二小、实验四小和五亩乡中心小学四所学校被命名为首批全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被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寺河乡苹果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3个基地被命名为全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阳平大湖学农基地、焦村常乐劳动教育基地等4个基地被命名为三门峡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1月19日,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主办的“河南省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系列展示交流活动”(第二场)中,其案例以实时视频形式进行交流分享。省基础教研室有关专家用“定好制度、开好课程、用好基地、建好队伍、做好评价、强好保障、绘好力量”的“七好”点评总结了“灵宝模式”,要求全省教育系统积极学习借鉴,鼓励更多区域走出自己劳动教育的路径。现将灵宝市有关做法予以转发,请各县(市、区)和各中小学围绕规范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深入思考、大胆创新,全面深入推进实施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其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提升站位,统筹构建劳动教育落实机制。一是抓统筹规划。在三门峡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灵宝市委、市政府将加强劳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五育并举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教育、发改、农业农村、文广旅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该市教体局,适时研究部署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相关领导经常深入中小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现场指导工作。二是抓系统推进。该市将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布局,将劳动基地项目列入全市“月点评、季观摩”重点项目,按照“投资金、定标准、建课程”要求进行系统推进。三是抓创新机制。该市教体局明确基教科牵头负责劳动教育课程审定、课程开设、教学评价,教研室负责劳动教育课程教研、教师培训,教育装备中心负责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研学旅行指导中心则负责各级专项劳动实践基地的创建事宜等;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灵宝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和规范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全市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

坚持挖掘资源,积极布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一是完善劳动育人链条,突出校内实践育人。该市各学校结合灵宝农业产业在校内设立劳动实践基地或劳动专业教室,为本校学生在校内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场地与劳动载体,全市80%以上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如,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在校园内建有十余亩融花园、果园、菜园、松苑、竹苑、梅苑于一体的劳动实践基地,所有田园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承包、小组认养,在“家长助教导师”技术指导下,种植时令花卉、果蔬等;建立有陶艺、木艺、纸艺、布艺、书艺、彩艺、智艺、轩辕书斋“八大工坊”,在陶艺工坊里,学生们可以体验“拉坯成型—晾干—刻字—上釉—烧制”的制作过程;在木艺工坊里,一片树叶、一块树皮、一段树根、一个果实,在学生们的手中都变成了艺术品。五亩乡中心小学建有物联网智慧农场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能够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实现门禁语音、二维码扫码查询、红外感应语音解说、温湿度采集、自动喷淋、微型气象站、视频监控等七项功能,对“智慧农场”16块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劳动责任田实施科学、现代化管理。西闫乡校校有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全乡制定了《发展劳动教育,打造农耕特色文化实施方案》《农耕特色文化研学实践活动行事历》,各中小学都开发有校园内“小片地”、校园外“大片地”、对接有现代农业体验基地。二是用好生产劳动载体,突出校外实践育人。在校外开辟劳动实践基地,拓展劳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劳动教育需要。发挥地域优势,打造了省级“一日果农”研学基地。苹果是灵宝特色产业,栽培已有百年历史,是西北苹果发源地,种植面积达90万亩,年产量14亿公斤。该市开发了寺河乡苹果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主要实践场景包括露营观星台、百年果园、苹果文化展览馆、李工生广场和研学栈道等,能够满足400名学生食宿,每年全市3--8年级4万多名学生,相继在疏花、疏果、除草、套袋、脱袋、晒字、采摘、分级、装箱等苹果生产管理环节进行劳动体验。升级赋能,打造专项性劳动教育基地。大湖学农基地拥有集综合服务+餐饮(400人)+住宿(356人)于一体的服务中心、24节气广场、展现农耕发展的文化长廊、农耕劳作区、打土坯体验区、种植展示区、石磨碾盘体验区等。知行合一,建设学农体验劳动教育基地。常乐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辟学农体验地块100块,可同时供1000人进行田间耕作体验,有拔草、采摘、农业生产、加工等农事体验,有农家生活体验(面食制作、蔬菜烹饪),非遗体验(推碾、磨豆浆、豆腐制作、雕版印刷等),现代农业体验(种苗培育、有机蔬菜种植)等。

坚持科学谋划,精心设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一是立足“实”字下功夫,统筹三类劳动教育课程。该市各中小学将劳动教育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统筹安排,认真落实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每学年一个劳动周的要求。如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结合各年级学生成长要素,设置了自然环保教育、生活自理教育、综合实践教育三大类劳动教育课程:从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自己的桌斗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到会做家常饭菜,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等,都制定了具体的实践要求。二是围绕“融”字下功夫,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该市各学校其他学科课程全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如让劳动教育与语文课相结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自己动手实践、观察、体验、感悟的内容写成作文,提高写作水平;数学教师带领学生丈量班级劳动实践基地,认识几何图形,将所学数学知识与规划建设相结合;与美术课相结合,学生们让一块块木板变成了精美的墙壁画,一节节树枝变成了华美的窗帘,一块块石头开出了五彩斑斓的花儿;与科学课结合,把学生观察到的作物生长规律、培植技巧、培育感想记录下来并及时存档,用来指导以后的学生进行操作;与思政课相结合,观察植物从种子的萌发、生长、开花、到结实,懂得珍惜生命;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浇水、施肥、防虫、剪叶,懂得责任担当;在种植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懂得感恩父母;在收获环节,领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三是紧扣“课”字下功夫,精心构建“大主题、长周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品牌课程《河南灵宝苹果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社会实践教育精品课程。该课程根据学段不同设置不同目标,体现了目标的层进性和连续性;课程内容共7课,可以满足一日、两日、三日劳动实践等多种需求;编排上采用“学农+研学”模式,每课内容分为六个方面:导读(主要激发兴趣)、实践地点(确定课程实施地点)、课程知识(构成本课的授课重点)、实践探索(为学生准备研究性题目)、教学评价(同伴、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劳动实践进行评价)、教学建议(为实践导师提供的教学参考),整体上融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创造性于一体。整合劳动实践与各学科教学资源,把学科搬进实践教育基地,落实劳动教育目标。学生人手一份《学生手册》,由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实践任务卡、实践后的总结评价构成,引导学生重视劳动实践,体验劳动快乐,升华劳动感悟。

坚持评价导引,细化考核劳动教育预期预设。一是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坚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障学生全面评价实施,五育并举落实。各学校在具体组织实施前,重视对劳动预期的评价,对劳动进行介绍和预设,让学生在劳动态度、认知上有憧憬有想法。劳动教育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现实表现,其中包括出勤、态度、技能、劳动强度、文明礼仪、自主管理等。二是深化劳动过程结果考核评价机制。该市在劳动实践认定方面,建立健全学生劳动教育考评激励机制,倡导建构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参与评定,注重劳动过程和结果双考核。如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发的“会生活”厨艺特色课程,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厨艺能力,设立萌娃小厨(低学段)、匠心大厨(中学段)、少年厨神(高学段)三项荣誉标准,分别设置基础菜品和进阶菜品两项课程内容,对于基础菜品的掌握,低段学生以不动或少动刀的凉拌菜为主、中段学生以容易切的热素菜为主、高段学生以较难切的热荤菜为主。各学校将学生上劳动教育课作为重点综合监测,把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三是深化质量监测考核评价机制。将全市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质量监测考核,并通过组织劳动教育案例评选、劳动教育优质课评选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评选等活动,推动劳动教育赋能增效。

(灵宝市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