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师专业成长 助力学校内涵发展
三门峡市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秉承“践行阳光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担当,着眼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未来栋梁之才,领导班子发扬滚石上山,砥砺奋进的拓荒牛精神,以优异的办学质量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先后被授予 “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全国特色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实验学校”、“国民语文应用能力实验校”、“全国百家书香校园”、 “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河南省师德师风先进校”、“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河南省小学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基地学校” 、“河南省示范家长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 “河南省文明学校”、 “河南省中小学动漫教育实验学校”、“三门峡市五一劳动奖状”、“三门峡市示范性小学”、“三门峡市目标完成先进单位”、 “三门峡市文明单位” 等190余项荣誉称号,在全市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
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如何着眼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如何有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呢?阳光小学教育集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凝心聚力,不断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并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一、 理念领航,科学规划,铺就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理念: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基础教育竞争更激烈、社会各界的期望更高、学习发展的任务更重的新形势,要想转型发展、品质提升,实现新的跨越,要想打造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人民满意学校和教育,必须依靠教师,优秀的教师成就优秀的学校,优秀的学校才有优质的教育。
规划:凡事欲则立。对于教师发展,学校制定了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的阶段计划和长远规划:一是与三门峡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签定专业共建协议和教学研合作协议,借重职院强大的专业师资力量,强化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工作,学习引进和消化吸收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为教师专业发展积蓄理论营养和实践创新动力;二是立足校本培训,着力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矛盾,提升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教材教法的选择,对课堂结构的设计,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对班级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业技能。内外资源整合使用相结合,长短规划计划相结合,理论学习实践验证相结合,使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构建了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教师培训发展学习实践系统,形成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铺就了一条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之路。
二、注重师德引领,彰显师者高尚人格魅力
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坚持围绕“修师德、强师技、提师能、铸师魂”的总目标,始终把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行风建设作为培养发展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读书养德修师心,征文演讲抒师情,沙龙交流学师能,多方评教正师风,表彰奖励树师表和新入职教师入职宣誓、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评选师德标兵等形式,着力增强全体教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大力弘扬行风正气,树立新时代教师精神文明新形象。全体教师敬业爱岗务实求真,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爱学生春风化雨细心呵护,教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在各自的岗位上都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赞誉,学校于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首批“师德师风先进校”,市级优秀教师、教学标兵、管理服务标兵、班主任标兵、师德标兵和文明教师的数量已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全体阳光人用大爱、大德、大智、大气书写着阳光教育的壮美华章。
三、 着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
(一) 精准教研,集思广益获真知
“精准教研”是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旨在解决各科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以往教研很少涉及的领域和盲区进行主题教研、深度教研。围绕这一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学校教科室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定主题、定时间、定形式,由各学科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承担相应研究主题,上好示范课,并进行课例研究、主题研讨。“精准教研”定位准确,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在交流中学习,在分享中提高,真正做到了在同伴互助中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优化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八课联动,磨课晒课练真功
根据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好各类“晒课”活动。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引路课、观摩课、研究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青年教师汇报课、移植课、创优课、赛讲课搭建锻炼成长平台。本着“自愿报名、公开选拔、择优推荐”原则,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校级、市级、省级层层选拔推荐,“磨课”三番五次破中立、立中破,老师在既有成规中寻求突破,在求新求变中艰难前行;“晒课”创新优化别样风景,师生在课堂上享受智慧交融教学相长的成功快乐。以赛促训,以赛促练,以赛促变,以赛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速。青蓝工程师徒同课异构研讨课、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推荐课、集团内部同步视听优质课、CCTALK网上专递课直播、教学开放日公开课、教师专业素养现场展示等活动的开展,为教师提高驾驭课堂的技能提供了广阔的锻炼成长舞台。
(三) 教师沙龙,同伴互助得真传
十余年来,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定期开展教师沙龙活动,本着“聚集体智慧,扬个人风采”的宗旨,促进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成为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如何备好一节课到科学合理的布置家庭作业,从新课导入到如何巧妙的有价值地提问,从班级管理到如何与家长沟通,从幼小无缝衔接到小初顺利过渡,从教师读书到学生读书,从如何使课堂效益最大化到一个都不能放弃,从说课到微型课,从写好论文到课题研究,阳光沙龙的主题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十余年来,有风雨无阻的坚持,有慷慨无私的分享,有青蓝互助师徒情深的故事,有名师专家耳提面命的引领,有新理论新观点的解析推荐,也有接地气最管用的金点子、小妙招,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率,也有针尖麦芒互不相让的思维碰撞。
(四)“五个一”工程,领跑阳光教育
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拥有一批省特级教师、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河南省优质课赛讲一等奖获奖教师,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优秀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带动青年教师中的作用,学校在骨干教师中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所有骨干教师每学期必须承担:带一个徒弟,承担学校或更高级别示范课一节,主讲一次专题讲座或主持一次沙龙活动,主持或参与一项市级或省级课题研究,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学校定期将这些凝结着师生思想智慧和实践探索的活动成果结集成《一路花香》《阳光路上》和《阳光心语》内部印刷发放,丰硕的阳光教育成果成为教师成长和实现自我提升砥砺奋进的印证足迹。
(五)“五个三”工程,续写阳光传奇
1.苦练“三功”,奠定基础。三功指语言表达基本功,“三笔字”书写基本功, 案例论文总结反思撰写基本功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采用诸如朗诵演讲、综合素养展示、成果发布评选等活动比赛,营造竞争环境,鼓励比学赶超,每个教师每年都会多次参与不同内容的竞比赛活动,在比赛中认清自我,在竞争中实现超越。
2. 立好“三观”,服务学生。三观指教育思想观、教法运用观、学生成长观。通过专家讲、自己学、潜心做、出特色、定风格等学习实践活动,阳光小学坚持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提出要求,着力培养正确三观,引导教师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自我成长自我。
3. 吃透“三本”,规范教学。三本指课标、学生、教材。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本学科的课标教材,精通本年级贯通全学科,要向准、深、透、活的目标努力。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认识学生,掌握共性,理解个性,正视差异,合理安排教学,现已基本形成了已“大容量快节奏三为主(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练为主线) ”为特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4. 抓好“三课”,步入正规。三课是说课、上课、评课。是教师教研能力,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教科室提出明确目标要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具体抓好开展落实,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组内人人过关、学校比赛选拔、团队精雕细琢,推荐优中选优,多名教师代表全市参加省级比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术争辩发扬民主,揭丑亮丑勇于剖析,在实践中观察,在总结后反思,每学期一轮次的三课竞比赛活动,都有一批教师脱颖而出,犹如脱蛹化蝶站上了新的专业发展起点。
5. 鼓励“三修”,积蓄后劲。三修指理论进修,技能进修,学历进修。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学习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青年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同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全国及省级专家论坛峰会和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并于三门峡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落实三方合作办学协议,校长受聘担任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整合各种资源,为教师三修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学校的长久发展积蓄源源不断的后劲力量。
四、 拓宽学习渠道,延展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一)“走出去”,呼吸新鲜空气
为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开阔视野,多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近年来,学校选派了70多名优秀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老师远赴北京、厦门、江西、南京、鄂尔多斯、石家庄、郑州、焦作、洛阳、济源、商丘等地“走出去”呼吸新鲜空气,聆听窗外声音,借助外脑,促进自身发展。这种培训,不仅使教师开阔了视野,及时掌握了教改动态,也为教师们专业成长补充了“多种维生素”和“成长复合肥”。
(二)“请进来”,举办专家讲座
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多次聘请专家、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相关学科知识和素质教育典型经验。省教研室小数室主任刘富森、课题办主任杨伟东、济源市教研室小数室教研员苗东军、三门峡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王宏老师、中原名师刘忠伟等专家、名师先后到我校指导教学和做专题报告,极大的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
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培训学习,恰似一个输送营养的过程,大量的“钙铁锌锡”强壮了教师们的教学“体质”,使教师们储备了足够的底气与能量,为进行校本教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建立网络教研平台
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2019年初已成功加入省教研室打造的共享教研平台,可以与省内不同地市学校进行实时互动教研。并鼓励教师注册cctalk平台账号,我校李莉老师执教的书法课、李真老师执教的美术课在cctalk平台直播后,赢得了如潮好评。
(四)与高校加强合作
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积极参与师范生培养,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多名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工作、校长被特聘为师范教育专业专家,多名教师在职院师范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学校被命名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的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和教育实习基地,每年来我校见习实习的师范生在这里都能得到我校名师系统化的指导和培养。
五、潜心课题研究,突破教师专业成长屏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提倡教育科研要立足教学实际,鼓励真实新,杜绝假大空。引导教师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 着力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小课题研究让教师们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及自身专业化成长融为一体,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将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这样的研究接地气有生活,老师们都能很快入情入境, 研究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之中,大大地改善了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取得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成果,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突破了教育科研高精尖,常人难以涉足的思维屏障。
六、依托名师工作室,打造名师精英团队
2022年,三门峡市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在市教育局的安排部署下,根据《三门峡市基础教育教学名师涵养工作方案》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着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了积极探索,保障名师涵养工程落地增效。我校现有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分别是:李耀伟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曹娜娜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史海萍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
一年来,3个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我市以及学校组织的观摩课、优质课和信息技术融合课等活动,李耀伟名师工作室有10位教师参与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优质课选拔活动,李耀伟、王菁等老师积极进行评课、磨课。樊勇娜执教的《芙蓉楼送辛渐》荣获市级一等奖;吴暖、肖文洁执教的《我们都有爱心》《快乐读书吧》均荣获市级二等奖。李聪丛的心理健康课《他人眼中的我》,荣获省级一等奖;马春梅、张颖的示范课《在学习中成长》、《童年》均获市级一等奖;焦娜娜的观评课《口语交际—辩论会》,齐诗萌、赵琳琳的优质课《大象的耳朵》《端午粽》均获校级一等奖。曹娜娜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崔兰兰、冯芳、于文雅、张佳四位老师参加了2022年优质课评比和信息技术融合课评比,并取得优异成绩。史海萍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黄丹、王珊珊、成贤、褚曦、乔桂芳、樊佳利等老师在优质课比赛中积极参与,通过多次设计和磨课,提升了对小学英语课堂认识和教学水平。
此外,为发挥全国文明校园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工作室还多次选派成员送教下乡。李耀伟、王菁、曹娜娜、何玉清、史海萍、张小清、肖巧玉、孙红丽等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育方法送到乡村薄弱学校,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工作室成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八、乘势而上,精准施策,开启奋飞新征程
十余年磨砺,十余年积淀,阳光小学教育集团五原路校区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教师队伍建设也在学习和实践中跃上了新的水平。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02人,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领军教师1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河南省特级教师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教学名师7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6人,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12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三个,是一支学历达标、结构优化、积极向上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发展教师,服务学生,成就学校,需要梦想,需要奋斗,更需要坚持。行进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全体阳光人将坚守教育初心、不忘使命担当,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航程中,向着梦想,高歌猛进,去争取更大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