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三门峡教育信息》 > 2017年 > 文章详情

第14期: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融和教育筑起防毒“防火墙”

发布时间:2017-02-23 16:29 来源:三门峡市教育局

近年来,针对毒品问题不断向青少年侵蚀蔓延的形势,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强化社会责任,将毒品预防教育融入该校特色的融和教育,通过创新“融和管理”“融和文化”“融和德育”“融和课堂”“融和之家”,不断提升教育水平,筑起学生拒毒防毒的坚实“防火墙”。学校学生无一人涉毒,对毒品知识的认知率达100%,家长支持参与率达100%。

创新“融和管理”,明确预防教育责任。2013年,学校成立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校长是主要责任人,德育视导处、法制安全科进一步细化责任,全体教职员工实行“一岗双责”,形成了学校、科室、年级、班级四位一体的全覆盖管理网络,将毒品教育融入学校日常管理。制订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制度与考核方案,将毒品教育与教师评先评优等挂钩,严抓实干,构建出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切实做到了“早”“实”“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创新“融和文化”,营造禁毒浓厚氛围。学校通过“五个一”建设,在校园内着力营造浓厚氛围。即实行“一屏”,在电子屏每日滚动播出毒品预防教育的名言警句;“一园”,每个班级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开辟学习园地;“一网”,在校园网上开设毒品预防教育专栏,成为网上学习的资料库;“一廊”,在教育走廊、操场文化墙、休闲花园设置毒品预防教育文化长廊;“一室”,设立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室,安装触屏多媒体,展播优秀禁毒作品。

创新“融和德育”,贯穿教学育人始终。将毒品教育融入学校的融和德育四季课程(春之萌“好学杯”读书节、夏之荣“自强杯”艺术节、秋之思“厚德杯”孝爱节和冬之韵“求真杯”博弈节)和四方舞台(每月搭建演讲台、演奏台、播音台和健身台),贯穿于学校育人的全过程,总结出“十个一”法,即每周一演出、一故事,如红领巾演讲台开设“远离毒品,从我做起”演讲比赛;每月一板报、一本书,要求各班每月办一次板报或手抄报,每月到图书室借阅一次禁毒书箱;每季度一影片、一绘画,以禁毒影视教育学生,用禁毒绘画净化心灵;每学期一班会、一讲座,每学期开展一次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禁毒教育专题讲座;每年一参观、一承诺,组织学生参观戒毒所,全校师生参与“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签字仪式。

创新“融和课堂”,确保课时内容人员“三到位”。学校把毒品预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系列课程,着力在教材、教师、教法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突出教材针对性。按照《中小学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要求,制订了毒品预防教育教学计划,配备12名专兼职教师,在中、低年级,采用小故事、小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在高年级,使用校本教材《四牌坊小学毒品预防教育读本》进行教学。二是突出课堂时代性。将毒品预防教育与“互联网+”融和,把“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游戏化教学”等信息化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积极与各级各类禁毒教学图书馆互动,每周三开设辅助活动课程,邀请禁毒教育专家走进课堂。三是突出教育实效性。以读书心得交流、童话故事创编、征文比赛、禁毒文化衫设计、禁毒文化彩绘等形式,提升教学的反馈力和实效性。

创新“融和之家”,全方位推进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学校、家庭、社区构建了“融和之家”工作平台,学校利用“融和之家”全方位推进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区内外辐射引领。由老师、学生、家长、社工共同参与演出、拍摄的微电影《不让毒品进家园》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视频决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并在江津区各镇街、各社区、各学校循环播放,引起强烈反响。在“6·26”国际禁毒日集中宣传暨重庆市校园禁毒联盟学校成立活动日,学校师生通过禁毒书画、泥塑、沙画、手抄报、演讲等形式,向数千名与会者和群众进行展示。学校还被评为重庆市首批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样板”学校,先后接受全市各地中小学观摩学习100余次。

  (摘自《中国禁毒报》 安全法制科  赵兵提供)










附件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