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 文章详情

常黎明在三门峡市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第33次(中小学思政课研讨会)推进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9-04-30 10:58 来源:三门峡市教育局

坚守课堂主阵地  打赢育人主动仗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在立德树人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具体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基本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比如“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正厚植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田,基本解决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但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月18日在全国学校思政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三门峡实际,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解决“怎样培养人”这个时代命题。这也是我们今天召开这次推进会的目的和初衷。

借这个机会,我讲五个方面的问题,与各位专家、教师共同交流、探讨。

一、要把思政课与本土教材相结合

   这里讲的本土教材主要含校本读本、县域读本和市级读本三个层面。本土教材是把本地区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历史渊源、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等元素与各学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而编写的。落实本土教材的主要目的是“给崤函学子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让三门峡娃娃留住对家乡的记忆。”

一是要让青少年学生感受三门峡的“美”。“威风凛凛一条坝”、碧波荡漾天鹅湖,让广大学生传承砥柱精神。风景如画双龙湾、娘娘山、大峡谷,让广大学生体味三门峡山川之美。

二是要让青少年学生感受三门峡的“厚”。七千年的仰韶文化、四千年的庙底沟文化、北阳平遗址、虢国博物馆和闻名遐弥的函谷关,会让学生真正明白三门峡的历史有多么厚重。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秦赵会盟、假虞灭虢等等,多少故事发生在崤函大地呀!我们的老师真的有责任让我们三门峡娃了解记住这些东西。

三是要让青少年学生感受三门峡的“红”。八路军渑池兵站是刘少奇同志撰写《论共产党员修养》提纲的地方。卢氏兰草小镇住过红二十五军的将士,他们是当年几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并且人数不减反增的队伍。要知道,赫赫有名的中央红军也从长征开始的八万多人减到了近一万人。

四是要让青少年学生感受三门峡的“亲”。“君是故乡人,应知故乡事”。外地的宾朋来到三门峡,客乡的游子回到三门峡,谁来招待?谁来讲解?曹植甫先生的《教泽碑》不光  飘着小米的芬芳,而且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不朽之文”。因此,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而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精心编写,潜心教授。

二、要把思政课与多彩活动相结合

走出教室,迈向社会,让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思政课的一个显著特点。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加访问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校外社会实践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丰富的活动课程化、系列化、特色化。

近年来,在这方面我们也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比如连续两届的“崤函风.家乡情”经典诵读比赛,必选节目要求必须是歌颂三门峡的诗词名篇。明年第三届要求必须有中小学课本上的内容节选和地域文化两个元素。这样就把诵读比赛与教材内容、与地域文化做到了有机结合。

比如我们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广大青少年幼小的心灵,真正实现了“戏曲进校园,校园处处闻锣鼓梆子丝弦声;培训到骨干,骨干人人能唱念做打身法步。”

比如我们700师生参加的“写好中国字,传承民族魂”书法大赛,比如我们今年在学前教育领域开展的“食欲文化年”让小朋友认识家乡的特产,记住家乡的味道。这一切都是思想政治课的范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在这方面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三、要把思政课与相关学科相结合

我们的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在相关学科,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渗透思政知识,汲取思政养分。以各学科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托,恰当融入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德育引导和思想教育。

比如语文课,经典古文、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政治认同感。《老山界》、《七根火柴》等篇目则彰显的是伟大的长征精神,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讲给学生听。

比如历史课,中国史主要培养青少年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世界史是培育青少年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树立“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的观念。比如地理课,“一带一路”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地理方面的知识,更要让青少年学生明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明白“共建共治共享”的要义。

四、要把思政课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以其自身特点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好品德、高素质的孩子,这与思政课对孩子进行更为科学的引导和教育,培育更为有用的接班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家庭教育应该和思政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有效发挥其正面作用。

发挥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作用。作为学生来说,思想上还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做事时容易判断失误而引发行为偏差。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积极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持续关注孩子思想动态,从而达到辅助思政课教育的效果,使孩子朝正方向发展。

发挥家庭教育的指导性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应更关注孩子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有担当的社会公民,这将更为有效助推思政课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五、要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

一是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思政课教学。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优质课教学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议题既包括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难点。

二是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思政课教学。中学政治课的教学与评价,必须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需要用支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观点统整、统筹学科知识。在教学中要切实强化价值引领,应引导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作出判断。

三是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思政教学。以案例为载体进行综合性教学,既要着眼于同一课程模块的内容,综合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又要着眼于同一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综合不同课程模块的内容。

同志们,讲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广大思政教师要牢记“六个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遵循“八个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各县(市、区)教体局及市直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人力财力,人员编制,评先评优等方面都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坚守课堂主阵地,打赢育人主动仗”!

谢谢大家!